Docker部署Omnivore


Omnivore 是一个开源的,稍后阅读应用,查看起官方的页面,支持非常多的客户端,包括了 iOS, macOS, Chrome,等等 Android 还在测试中。

在之前的自行架设的服务 中有推荐过 [[Wallabag]],但是 Wallabag 界面稍微有一些古早,但是使用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我自己也搭建用了很久。而非开源的,比如 [[Pocket]],[[Instapaper]],也都是过去非常不错的稍后阅读服务。

Omnivore 吸引我的一点是可以和外部的其他应用同步,比如可以和 Obisidian 同步,还可以接收 Newsletter。 另外还有一个吸引我的点就是,很多宣称可以代替 [[Readwise]] 阅读器,这也是一款我关注了很久,但是还没有深入使用的在线阅读器。 所以这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它。

X143

功能

功能:

  • 稍后阅读
  • 集中所有的 Newsletters,会生成一个 [email protected] 的邮箱地址,在订阅的时候使用该地址,所有发送到该邮箱的订阅内容都会自动存在 Omnivore
  • 所有平台同步阅读进度
  • 分类分组功能
  • 支持和 [[Logseq]] 和 [[Obsidian]] 同步
  • Text-to-speech,支持文章转音频

添加内容方式

Omnivore 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添加阅读源

  • 通过官方提供的浏览器插件添加网页,包括 Chrome,Edge,Firefox,Safari
  • 通过 macOS 客户端,或者其他手机客户端(iOS,Android),直接添加链接
  • 更赞的是 Omnivore 还可以抓取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 macOS 客户端还支持导入 PDF
  • 通过类似 RSS 阅读器一样的 RSS 订阅链接,添加 Feed
  • 通过电子邮件

整理

Omnivore 提供了如下几个方式了帮助整理

  • Archiving 归档
  • Lables 标签
  • Search 搜索,通过关键字来搜索所有保存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一些高级的检索技巧来实现更加细粒度,准确的搜索
    • 根据标签过滤,label:Newsletter
      • 有标签一或标签二,label:Cooking,Fitness
      • 过滤同时有多个标签的内容 label:Newsletter label:Surfing
      • 有标签一,但是没有标签二 label:Coding -label:News
    • 根据是否存档过滤
      • 在收件箱 in:inbox
      • 在归档中 in:archive
      • 所有的 in:all
    • 根据阅读状态来过滤
    • 根据类型过滤
      • type:articel
      • type:file
      • type:pdf
      • type:highlights
    • 查询有 highlights 的内容 has:highlights
    • 排序
      • sort:saved 依据保存日期排序
      • sort:updated 根据更新时间排序
      • sort:score 根据相关度
      • 可以通过 -asc 或者 -des 来调整升降序
      • sort:saved-asc
      • sort:updated-des
  • Filters 过滤器,默认情况下提供了内置的过滤器
    • Read Later,所有的未归档的内容,除了 Newsletters
    • Highlights,高亮的
    • Today,今日保存的内容
    • Newsletters,通过邮件订阅的内容

集成

将数据发送到其他应用,比如 Logseq,Obsidian,或者通过 API,或者 Webhooks 的方式和其他系统进行集成。

  • Logseq
  • Obsidian
  • Pocket 支持关联之后,导入数据,限制 20k 条
  • Webhook
  • [[Readwise]],将高亮从 Omnivore 同步到 Readwise

和 Obsidian 集成

XCeY

Webhook

目前 Omnivore 支持四种类型的事件

XWCp

如果有外部的系统集成,可以根据这四个事件类型去触发。


Page 2

在很多地方看到过这一本书的书评,Twitter 上关注的人当中也不乏推荐者。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很早就听过《疯投圈》的播客提到过这个名词,这个世界上有两类公司,一种是小而美的公司,一种是大而全的公司。小而美的公司追求简洁、高效和精益,专注于核心业务,避免过多的复杂性和浪费。而大而全的公司则追求规模、多样性和全面性,拥有庞大的组织架构和复杂的业务流程。我想,很多的大公司都是经历过小而美的阶段,比如说只有一个搜索栏的 Google;比如说只提供照片分享的社交网站 Instagram;比如说专注于影视作品打分的豆瓣。很多小而美的公司会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比如 Google 的竞价广告,进而变成一家庞大的公司;又或者像 Instagram 这样被大公司收购,进而成为一家主流的图片社交网站;很少一部分会像豆瓣一样,既没有发展成为一家庞大的公司,也没有被另外一家大企业收购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有很多的公司,可能因为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而被淹没在历史里面。

但这一本《小而美》吸引我的点在于,作者提倡去长期经营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刻意」的维持公司的规模不要过大,并且要长期在发展中保持专注高效,为现有客户提供长期的价值。

通过目录,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本非常实用主义的书,作者的很多建议非常贴近现实,甚至很多都可以直接套用。从创建社区,提出问题,构建想法,提出解决方案,到假设验证,冷启动,营销,运营,作者通过自己创建 Gumroad 的经历给读者编写了一本创业说明书。在很流行 [[独立开发者]] 的当下,这本书受到热捧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作者

《小而美》的作者叫做 萨希尔·拉文吉亚(Sahil Lavingia),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位作者,但是直到我看书,才知道原来他是 Gumroad 的创始人,这本书也是记录他尝试将这个创作者平台做大,却不成之后的思考。他同时也是一个作家,投资人。

几句话总结书的内容

《小而美:持续盈利的经营法则》原始的书名是 《The Minimalist Entrepreneur: How Great Founders Do More with Less》,直译过来其实有一些些差别,极简创业者、伟大的创业者如何使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更多,但中文书的翻译正恰好说明了本书的全部重点,作者不是教人创建一家大型企业,而是让读者明白如何创建一个可持续盈利的项目。作者自称自己是极简主义创业,那什么是极简主义创业者呢,在解释这个词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前几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做「独角兽」,被称为独角兽的企业,是指那些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企业,Uber,Dropbox,Evernote 等等,这一些项目有非常成功的,上市的,也有像 Evernote 一样「失败」 的。而回到本文的主题 —- 极简主义,就是那些成为不了独角兽的公司,但是却有其存在的价值,可以通过少量的人力和资源即可维护的项目,能给客户不断提供服务和价值。极简主义创业者不是为了攫取利润,而是为客户和社区创造价值。这也是这一本书的核心。作者倡导创业者通过减少复杂性和浪费,利用自动化,不断优化流程的方式来打造一个企业。

  • 盈利第一
  • 从社区入手
  • 越少越好
  • 瞄准前 100 个客户
  • 营销
  • 寻求自我成长和企业成长
  • 建造自己想住的房子

先是创作者,再是创业者

  • 理想客户是谁,缩小范围
  • 明确要解决的痛点是什么,付费意愿
  • 制订计划表,设计方案,收取费用
  •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找到一个可行的产品,然后扩大经营

  • 第二章 社区很重要
    • 提前创建社区,在社区中发现问题,从问题引到产品,产品带来生意
    • 选择合适的问题去解决,确认他人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 产生疑虑时回到社区,帮助你继续前行
  • 第三章 Less is more
    • 在创建最小化可行产品之前,先完善有价值的人工流程
    • 产品化就是将一个流程发展成为可以出售的东西
    • 付款
    • 尽早交付,经常交付
  • 第四章 瞄准前 100 个客户
  • 第五章 通过做自己来营销
    • 营销不是为了制造头条新闻,而是为了制造粉丝
    • 从教学开始,再去激励、娱乐
  • 第六章 有意识地和企业一起成长
    • 追求「盈利自信」无限的跑道会最大限度提高创造力、清晰度和控制力
    • 少花钱,少折腾
    • 如果要筹资,从社区进行

启发或想法

这本书非常具有实践意义,并且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作者描述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可以被实施的,如果非要说的话,这一本书可以说是极简主义创业说明书,作者连需要做什么,做几步,怎么做都写得非常清楚,从建立社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销,等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但个人对这一本书的观感不佳的一个原因是作者每一步实施都浅浅的略过,点到为止,如果说创业者可以按这个说明书操作倒也不错,但这本书更多的是给读者一个思路,一个思考的方向,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谁应该看这本书

  • 想要做一款独立产品的开发者
  • 已经在运营产品的人员
  • 初创企业的老板

印象深刻的句子

  • 不应先学习,再开始,应先开始,再学习
  • 极简主义创业者关注如何「尽一切力量盈利」,而不是「不计一切成本扩张」。
  • 生意,是你为所关心的人群解决问题的方式,你也会因此赚钱
  • 先成为一个创作者,再成为一个创业者。
  • 通过赚钱,来赚取时间

Page 3

Music Tag Web 是一个基于网页的歌曲元数据编辑工具,支持编辑标题,专辑,艺术家,歌词,封面等信息。之前在 Windows 上用过一个叫做 [[mp3tag]] 的应用,后来在 macOS 上用的是 MusicBrainz Picard,后来发现一款非常不错的音乐播放器 [[Swinsian]],用了很久。我本地的所有音乐文件都会放在一个文件夹中然后使用 Syncthing 来同步。

正因为我的音乐库被同步到了 VPS 中,虽然本地也有一份备份,但是如果恰好电脑不在身边,那就不太好立即操作。

再回到今天的主题 Music Tag Web,它的特点是:

  • 支持 FLAC,APE,WAV,AIFF,WV,TTA,MP3,M4A,OGG,MPC,OPUS,WMA,DSF,DFF 等音频格式。
  • 支持音乐标签来源 网易云音乐,QQ 音乐,咪咕音乐, 酷狗音乐, 酷我音乐
  • 支持批量自动修改音乐标签

什么是歌曲的元数据

如果有人想要研究一下什么歌曲的元数据,那就避不开 [[MP3 ID3]] 这样一个名次,对于 MP3 ID3 的格式,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4sl9

安装

Music Tab Web 的安装非常简单,直接通过 Docker 启动即可。

直接使用命令启动(不推荐):

docker run -d -p 8001:8001 -v PATH_TO_MUSIC:/app/media -v PATH_TO_CONFIG:/app/data --restart=always xhongc/music_tag_web:latest

推荐使用 docker compose 启动,具体的配置可以参考我的仓库

version: '3'

services:
  music-tag:
    image: xhongc/music_tag_web:latest
    container_name: music-tag-web
    restart: always
    ports:
      - "8001:8001"
    volumes:
      - ${PATH_TO_MUSIC}:/app/media:rw
      - ${CONFIG}:/app/data
    command: /start

等待启动,使用 docker-compose logs -f 查看日志,没有出现问题即可,之后访问 IP + 端口 http://ip:8001 访问主页面,在路径后面加一个 admin 就可以看到管理界面,默认账号密码 admin/admin。

使用

Music Web Tag 的界面非常直观,支持手动修改,或者根据匹配的信息自动修改,也支持整理文件夹以及简体转繁体,繁体转简体等操作。

和软件的本地版差距不大,除了界面上有所变化功能上并没有变化太大,能够根据平台来索引歌曲文件,可以进行手动的歌曲信息修改,包括了歌手、专辑、风格以及歌词等等信息都可以修改。支持的文件夹整理是一大亮点,可以针对专辑或者歌手,将其歌曲放在一个文件夹中。

自动修改完成之后就可以看到文件的信息被修改,同时也能在操作记录中看到是否有失败项。而针对自动修改错误的,也可以直接在界面进行手动修改。

  • [[MusicBrainz]]
  • [[mp3tag]]
  • [[Music Tag]]


hunterzuo 2024年10月21日 21:13 收藏文档